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雪绒花》说课稿

时间:2025-03-17 11:27:58
《雪绒花》说课稿

《雪绒花》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雪绒花》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绒花》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绒花》,它是人音版13册第6单元《荧屏乐声》中的四首歌曲当中唯一一首学唱的歌曲,这本教材把课程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歌曲类型不同,教材的编写思路还是很明确的。《雪绒花》这首歌曲为C大调,两段体结构,采用3/4拍和中等速度,曲调优美恬静、朴实感人,《雪绒花》是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具有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国家深深的热爱和祝福之情。学科特点

音乐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符合七年级学生审美、表现、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聆听体验《雪绒花》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学唱《雪绒花》,能以优美、深情、自信的歌声演唱中文版和英文版《雪绒花》。(学习二声部合唱,声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声音和谐统一)

3、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

1、情景创设法: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断,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发展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3、演示法:老师通过演示教学生学会这首歌。

4、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开展音乐活动,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学生的群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法很重要,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看、听、唱、说、合作等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看电影片段、听歌曲旋律、唱谱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探究、合作,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节课我设计了新课导入、展开教学、拓展活动、结尾四个环节

1.新课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当中的插曲《Do-Re-Mi》片段,考虑到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学生会很自然的进入到歌曲中,听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Do-Re-Mi》的来历,从而引出美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之声》,启发学生讲一讲电影当中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雪绒花》。通过课件出示主题《雪绒花》,接着出示作品的简介,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及电影的获奖情况,以提升《雪绒花》这首歌曲和《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在学生心中的认识和地位,以便更好的来学习歌曲。

2、展开教学:为了体现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设计了聆听《雪绒花》这个环节,第一遍聆听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第二遍聆听引导学生感受3拍子的旋律起伏及强弱规律,并教会学生3拍子的指挥技巧,第三遍聆听引导学生感知歌曲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充分的聆听,积极的表述自己的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唱:为了在学唱的过程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时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唱歌中享受到快乐,我把重难点的解决和歌曲情感的处理都融入到学唱歌曲这个环节中。

重点:学唱《雪绒花》,能以优美、深情、自信的歌声演唱中文版和英文版《雪绒花》。

难点: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1)首先让学生跟钢琴伴奏哼唱《雪绒花》的旋律,引导学生在哼唱旋律时感受旋律的变化并分出A、B两段,接着A段通过唱谱子、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并感受A段旋律比较平稳、起伏小的特点,然后通过模唱,师生接龙等方法唱谱子填歌词,使学生掌握A段旋律。

(2)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B段旋律起伏较大的特点,并找出歌曲节奏发生的变化,出现了八分休止符,通过引导学生打节奏、唱谱子来解决这节课准确的演唱八分休止符这个难点,然后还是通过模唱,师生接龙等方法唱谱子填歌词,使学生掌握B段旋律。

(3)在进行歌曲情感处理时,通过让学生闭眼睛听歌曲的伴奏感知歌曲的旋律起伏、力度、节奏等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感发生的变化,启发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把感受到的描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深情的、自信的演唱歌曲,演唱前指导学生唱歌时正确的方法,口腔打开、嘴巴张开、科学用嗓、均匀的运用气息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师生通过共同体验、探究、合作、表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4)创新演唱:为了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演唱《雪绒花》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创作表演,学生通过齐唱、重唱、领唱、尝试唱英文版等形式自行指挥完整的表现歌曲,在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对音乐的兴趣,还锻炼了自己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表演结束后各组进行相互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用英语演唱《雪绒花》,先让学生通过聆听英文版《雪绒花》,感知英文发音和中文发音的不同,然后介绍英文发音的特点,并教读学生不认识的英文单词,然后师生共同用英语深情的自信的演唱《雪绒花》

《雪绒花》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雪绒花》。

本节课我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第一,教材分析:《雪绒花》选自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13册第六单元。《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三拍子的抒情歌曲,情绪没有较大起伏,主要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本节课的授课年级为七年级,授课课时为一课时,课型是以教唱为主的综合课,所用到的教具有钢琴、多媒体、粉笔、奥尔夫打击乐器等。

第二、学情分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 ……此处隐藏21561个字……法、练习法、活动法和讨论法。通过讲授、练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学用自己的身体感官体会、感受。通过学生的观察、亲身经历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组织教学

我设计以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间的问候,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进入音乐课堂氛围。

环节二:导入

不论年龄的大小,故事总是最能吸引人的。我设计以观看电影的方式导入主题,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直观的展示本课主题的背景,为表达歌曲感情埋下了伏笔。

环节三:进入新课

这个环节我从“介绍主题——歌曲分析——学唱歌曲——感情处理”四个部分由浅到深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介绍主题:从介绍雪绒花的来由到它象征的意义,点明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歌曲分析:通过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对歌曲感情有了初步了解。

第三部分学唱歌曲:这个部分,我又分为3个小点。

第一小点:发声练习。这是声乐课最基础的训练,是进行唱歌课的前提,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因此在“咬字”、“歌唱共鸣”、“气息”三个知识点里,教师通过示范唱练习曲来演示各个知识点,和学生亲身感受与训练,来加强学生的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在唱歌中能够灵活运用唱歌方法。

第二小点:唱谱。这是学习声乐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学生掌握节奏、节拍、音准的途径,也是本课的第二个难点。我设计了2个比赛活动,一个是“音准竞赛”,一个是“歌谱接龙比赛”,通过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本课的难点知识,由浅入深进行掌握。

第二小点:唱歌词。这是考察学生歌唱技巧实践运用能力的手段。学生在本课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就通过歌声来考察。

第四部分感情处理:这部分是本节课总结性的一个表现与升华。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环节四:小结

这个环节我设计留下一个课后问题,以课后拓展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结束。留下的问题我以围绕“回报祖国”来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教学目的。板书设计:

《雪绒花》

1、介绍雪绒花(奥地利国花)

2、背景介绍,歌曲分析

《音乐之声》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A、咬字B、共鸣C、气息

《雪绒花》说课稿14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格调幽雅恬静,旋律平稳优美,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观摩了小鸥老师的这节音乐综合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堂好的音乐课是教师基本功能力的展现,是教师自身对教学理念认识的体现。

在本节课中,小鸥老师能遵循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音乐知识基础设计教学目标,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丰富。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小鸥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展现,让学生欣赏多段影片的片段,把整个故事情节作为一条教学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我认为“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在进行歌曲处理时,小鸥老师非常恰当的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运用怎样的力度才能使歌声更动听?”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起到了点拨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应该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更明显一点,尤其是最后的歌曲表现部分。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同仁指正。

《雪绒花》说课稿15

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绒花》,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采用四三拍子和中速,格调优雅恬静,情绪起伏不大。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教学目标和我对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热爱影视音乐,初步了解多声部合唱。

2、能力目标: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并用和声效果演唱两个声部的《雪绒花》。

3、情感目标:体会主人公演绎《雪绒花》的情感并能以满怀热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音乐。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让学生理解感受影视音乐的作用。

2、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另一种风格的影视歌曲里充分调动积极性,了解影视歌曲在电影中所表现的情感及作用。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说教法:

1、视觉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导入环节:

上课后,重温《音乐之声》故事概要并提问有一首歌曲在电影中出现两次,并有不同情感的歌曲是什么?

2、新课环节:

1、带上自己的理解朗读歌词,再听伴奏朗读并思考其节奏型。

2、用手打出3/4拍子,并分析3/4节奏的速度情感。

3、按各自嗓音条件分高低声部,跟钢琴学唱二声部歌曲《雪绒花》。

3、深入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对比分析。

欣赏《雪绒花》插曲一: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一场家庭派对上演。《雪绒花》的欣赏与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

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欣赏《雪绒花》插曲二:在剧末,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被德国占领,上校一家面对敌人枪口,在晚会上又唱起了这首《雪绒花》。这段音乐,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腾了,全场一起高唱 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唤起奥地利人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4、拓展环节:播放影片中另一首插曲《do re mi》,进行比较,分析其节奏型,比较两首风格情感。

5、创编环节:

完成歌曲节奏型改编游戏,巩固节奏乐理知识,并调动同学能动性。

小结:总结今天所学到的歌曲,《雪绒花》这首歌曲,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布置作业。

《《雪绒花》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