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时间:2025-03-17 11:23:26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光的折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折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3.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结论: ……此处隐藏16023个字……/p>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

本节既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不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主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1:把激光笔靠在碗边固定不动,按下按钮,发现在碗底有一个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学生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并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光斑向左移和水中硬币“升高”,前者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偏折,而后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物理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折射。

光的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通常叫光的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讨论光的折射定义

板书: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教师做补充。

1、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会发生偏折,光到底如何偏折呢?光在折射时遵循哪些规律呢?

下面我们首先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并用作图法作出光路图。

介绍光路图:重点解释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做出猜想:略。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

提示:

1、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2、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分析与论证: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让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交流。

想一想:

1、当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砖表面时,传播方向会怎样变化?

2、当入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射入时,折射光线变化有什么规律?

本问题小结:

1、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2、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学生活动

让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情形;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的情形。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1、光斑为何想左移动?

2、放在碗底的硬币原来看不见,加水后却又看见了?

提示学生可通过画图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琐碎一些,但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都是围绕教学目标主要展开教学,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为主线铺开教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习的内容稍作加深,如通过作图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归纳总结:无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或是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1、本节实验较多,要注意让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印象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引入课题的实验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释的麻烦。硬币放入水中后,学生从侧面观察效果好。

2、本节实验器材较多,重点是观察折射时的光路。为保证观察效果,最好在实验室上课,并且要遮光。

3、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做每个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什么。实验完,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然后教师再补充、小结。当然应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4、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注意示范引导,边画光路图边分析解释。应强调:人眼看到物体是该物体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