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一、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品味与朗读。(下文为发言摘录,朗读略。)
师: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诵(重音、语调和语速)的理由,可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朗诵者为你带来的“花之歌”,并在你的脑海中再次描绘出那紫藤萝花开的图景。
生1:……我认为要重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中的“挨”、“接”、“推”、“挤”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挨”、“挤”二字让人不禁浮现出花多得一朵和一朵紧紧地贴在一起,连空隙儿都找不到的画面;而“推”、“挤”二字将紫藤萝花写活了,仿佛一群孩子在互相打闹。赋予静的花以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花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生2:我认为“好不”二字也该重读,以突出花开之闹,另外,整句话读时应带有一种欢快的感情。
二、细读,探析文章的思想美
紫藤萝花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虽然这一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细腻与爱心在体查物情,品味景物,但这也正像是花儿在对作者说话。所以,在探析文章的思想内涵时,索性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象花儿诉说的心情故事,挖掘出文章深层的蕴涵来。(起初学生不太打得开思路,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如说说阳光,说说心情,说说生与死,说说得与失,说说幸运与不幸,说说理想与现实,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等等。)
师:《宗璞散文选集》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现在,我们也来叫醒心灵的耳朵,去倾听这富含启迪的“花开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听见花儿告诉我,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早已流去,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把握今天呢?
生2:我认为花与人遭遇到的不幸或许也是一种幸运:经历过桎梏的紫藤萝花更懂得珍惜绽放的机会。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所以不幸与幸运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要乐观地看待一切不幸,用快乐去改变它,这就是我所听到的“花开的声音”。
生3:我听到花儿说,花开正是为了花落,花落也是为了花开,生是无尽的。花开一季,虽短暂,已在幸福中铸就了生命的永恒。
三、品读,诗化文章的启迪美
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作者是以诗意的笔调来写这篇散文的,所以我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根据扬州最近的热点话题,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激发起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师:这些日子以来,韩冰,一个生如夏花的女子,一个患胃癌已至晚期的女子。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她在即将走完她年轻生命的时候,走进了每一位扬州人的视野,走向了每一位扬州人的心灵深处。她就像宗璞笔下的那一树紫藤萝花一样,美丽,坚强,开朗。近期学校团支部准备去探望她,祝福卡的封面已经绘制好了──一树灿烂而不见尽头的紫藤萝“瀑布”,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作为内页的祝福感言送给她。让韩冰也来听一听那紫藤萝“花开的声音”。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首让人心动的歌,它让那些身心遭受劫难的人,重新踏入了人生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曾文彦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是一首扣人心扉的诗,它似涓涓细流注入了每个听者的心田。
听完这堂课,探寻它的美,首先是曾老师用“花语”定位,花便有了灵性,整堂课也似一下注入了活力。
其次是这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犹如一篇脉络清晰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线索,曾老师用“花语”一词串联了整堂课:听花语──品花语──写花语──献花语,让这堂课有了一条主线。而且这一线路沿着目标逐步推进,让整堂课具有了层次美。
探寻着这种灵性美、层次美,我又为曾老师高超的朗读指导所折服。每品完一个句子,曾老师都会让学生用情把这段文字读出来。所谓文为心生,我们就要用读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不论哪一句的读曾老师都有精心的指导,而且指的精当,读的有情。
探寻这堂课的美,其实在于曾老师将文本、将作者的思想、将学生都装进了自己的胸中。用心灵去教学,用心灵去演绎文本,才让我们领略了如此之美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听完《紫藤萝瀑布》一课,我获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与赏析的相得益彰,让灵动的文字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熠熠生辉。
教师是聪明智慧的,在课的正式环节中虽没有加设生字词训练,但在导入正文前的间歇却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这无疑让学生在正课开始的时候便意识到生字词的正确朗读与积累对文章的阅读起着铺垫作用。
教师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从生活中切实可感的的情节入手,出示几种常见的花。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这是它们不同与其他花的独特之处。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它们用精准的文字演绎出来,将诸如向日葵、玫瑰这些形形色色的花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花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也为本课学习紫藤萝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动作用。花与花的对比和过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花性的认识。
本课最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地方是朗读与赏析,教师在这一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让学生勾画和品评。这无疑在细节处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语言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上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课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题眼“花语”,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赏析,让“紫藤萝瀑布”这一主角的灵魂特征赫然醒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执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对作者当时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绍,让讲解从课内到课外有机结合,促成学生有效的将花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 ……此处隐藏9289个字……p>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绿色配紫色,但那紫藤萝盛开在深绿的背景上,色彩搭配别致而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生:我想,那花一定是甜的,连花旁的空气,都充满了香甜的气息。
生:宗璞说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倒觉得那是缩小了的完整的瀑布,一道一道地垂挂在枝上,树枝乐得笑弯了腰……
生:如果那绿色背景换成黑夜,我认为是绚丽到极点的烟花。它开放时不再寂寞,那瞬间的精彩足以照亮漆黑的夜晚。
四、意犹未尽
口头作文还在继续,课堂变成了学生们争相展示个性、表现才华、流露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佳舞台。
不知不觉中,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相关重点如对于生命的感动、对于生命力的赞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直接描写、对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学习和运用。一都已得到了分析讨论和落实。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感悟是建立在学生自发的、充满意趣的、生动而具体的练习之中的,他们仿佛是一群刚刚开始觅食的小鸟.群居在一起,在团体的氛围中.互相角逐、竞争,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发现,并享受着创造的快乐。起先也许他们什么都会啄食,但最终咽下并消化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的内心惊动不已。我在课前预先设计的精美语句的品味、用词造句的特点、修辞方法的分析、象征意义的揭示等内容,现在看来离课堂是多么遥远迷朦,多么苍白无力。
这是一次偶发的行为,但又可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行为。其实,世上很少有事物能够被预先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也一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抓住各种课堂契机.营造氛围,激活课堂,让学生时时处于创新与生发的机制之中.不正是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着力去做的事情吗让课堂生动起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敞开心扉、以实战解决问题.不也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吗。
“争”的课堂,便是激活了的课堂。自主、平等、充满激励机制的课堂氛围,才能产生热情、自信、灵感和文采。让我们一起深深地思考两个最朴素的问题: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快乐地学语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3整个上课环节总体我觉得比较顺畅,可能是设计时抓住了“瀑布”这个比喻的缘故,当然,学生回答也比较踊跃,使我容易进行对话,初一学生参与的热情一向是较高的。
对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分析,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不大好理解,所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加以某种程度的铺垫或许学生也可以自己理解出来,但怎么加,加什么,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对于先前比较得意的一个设计——让学生说说“心上”和“心底”二词的巧妙之处,虽然是可以比较顺畅地引入“作者更深的感悟是什么”这个问题,但事后想想,作者“心上”“心底”两个词真有这样的用意吗?真的是由浅入深吗?“心上”和“心底”或许就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鲜明地加以区分,其实是过于技巧化的一种托词,追求过程的顺畅反而变得不顺畅,做作了。
最后,仿句总结的形式好吗?这种套路真的是太泛滥了,尤其是公开课。来点清新自然的好不好!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需要他们浸yin在“体验”中,但是却已经有了“层次”,有了“进步”。语文教学中,过多地用“体验”说事,常常是一种浪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异同,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以至多少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它,只是为了强化,使之浮出水面,进而清晰化。而乘机说出“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准确、也更深刻,因而更有益于智慧的发展”的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或“词语”来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
同样应该指出,上述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之成为可能,是需要机会的。这机会就是探究。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追究。探究在课堂上,作为一种超出知识或智力游戏的开放性活动,它具有不确定性,但也是有起点和方向的。所以,即使我们探究中常常会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不得不放弃解决问题的尝试,这种放弃也应该是在竭尽所能之后。例如,对“宗璞”的理解,虽然完全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至于像“大革命”这样的问题,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课下解决,作为自主探究向课外的延伸,应该不失为一种策略。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为这次课堂探究划上了句号。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在这次拜访的途中,我一不小心接触到了学生开放心灵的一角,从而相信,那里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本文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文档为doc格式